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11月9日,搜同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与搜同论坛
联合主办的“中国政府发展论坛(2025)暨搜同论坛
国家治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搜同论坛
津南校区业务东楼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家治理的实践路径与理论创新。本次会议包括开幕式、大会主旨演讲、平行论坛以及期刊座谈会四个部分。搜同论坛
院长吴晓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搜同论坛
党委副书记梁琪出席会议并致辞。梁琪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搜同论坛
成立国家治理研究院旨在回应国家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时代需求。同步发布的《政府管理研究》学术集刊、“南开国家治理自主知识标识性成果”系统呈现了搜同论坛
在国家治理领域的长期积淀与原创探索。希望往后能够同各位专家学者一起为推进中国政府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致辞结束后,梁琪与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明军教授为搜同论坛
国家治理研究院揭牌。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新华文摘》高级编辑胡元梓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梅赐琪教授为《政府管理研究》期刊揭幕。

在南开自主知识体系成果发布环节,朱光磊教授发布了题为《现阶段中国阶层格局变化的十大新特点》的研究成果。

吴晓林教授发布了研究成果《特大城市风险放大的框架与路径》。

赵聚军教授发布了研究成果《国家治理的空间建构——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逻辑与新时代的关键议题》。

开幕式后,《新华文摘》高级编辑胡元梓主持了第一场大会主旨演讲。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发表了以《代表关系中的政党——基于概念史视角的考察》为题的演讲,从代表和政治两个概念出发,探讨了“代表关系中的政党”这一重要议题。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明军教授发表了题为《理论与现实的张力:中国政府过程的两种决策模式分析》的演讲,探讨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两种决策模式的理论、实践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发表了题为《国家治理知识体系及其变迁》的演讲,对我国国家治理知识体系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搜同论坛
副院长郭道久教授主持了第二场大会主旨演讲。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巡视员丁开杰研究员以《包容性治理视角下的人民城市建设》为题发表演讲,从制度、技术、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建设具有包容性的人民城市。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教授发表了题为《平安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模式》的演讲,从人民本位、整体主义风格、科技赋能、群众路线四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实现安全治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健教授发表了题为《面向智能社会的城市交通应急与路网韧性评估研究》的演讲,探讨了数智驱动下的城市交通治理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教授发表了题为《DeepSeek对城市治理创新的影响》的演讲,深入剖析了DeepSeek对城市治理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午餐过后,在《中国行政管理》编辑事务部负责人高乐的主持下,第三场大会主旨演讲开始。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李艳霞教授发表了题为《当代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整合模式分析》的演讲,提倡通过政治吸纳、社会吸纳与文化吸纳等多元策略,提升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认同与社会参与。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金龙教授以《政治学理论框架中的行政区划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题发言,提倡将行政区划研究纳入政治学理论的核心研究议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梅赐琪教授发表了《基层(不)可治理性试论》的演讲,分析了基层治理中的“抗解问题”与治理内在矛盾。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教授发表了题为《文明互鉴与观念自觉:当代国家治理的底层逻辑与问题场域》的演讲,提议应在中西文明互鉴中实现理论创新,形成具有开放视野和现实关怀的中国治理话语。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亮教授发表了题为《治理悖论与政府创新》的演讲,认为应通过制度创新与激励优化实现“与悖论共舞”,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地方实验的互动,构建具有中国经验特色的治理创新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王锋教授以《算法公正:数字社会的分配正义》为题进行发言,构建“知识—资本—政府”三维框架,提出推动算法走向公正治理的制度路径。

第四场大会主旨演讲由搜同论坛
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志红副教授主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刘雪华教授发表了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大国治理哲学及其实践路径》为题的演讲,分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大国治理中的哲学基础、理论定位与功能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韩志明教授发表了以《看人下菜碟——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为题的演讲,提倡友好型城市建设应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欢明教授发表了以《人工智能赋能公共管理教学与研究》为题的演讲,介绍了依托人工智能开发的教育教学智能体、公共服务智能体、知识产权服务智能体,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实务与教学场景中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程镝教授发表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下行政裁量机制的类型化与制度重塑》为题的演讲,从规则明确性和情境复杂性两个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辅助下行政裁量的不同模式。

华南农业大学城乡融合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教授发表了以《论收缩型城市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转型》为题的演讲,阐释了收缩型城市的内涵,并对其生成机理、治理方案进行了系统分析。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容志教授发表了以《应急管理基础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题的演讲,提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要有所舍弃,应聚焦在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政策、应急管理组织、应急管理行为等方面。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韩万渠教授发表了以《技术在地化的组织调适机制:基于基层公务员AI接受度的实证分析》为题的演讲,从个体和组织两个维度探讨了影响基层公务员人工智能接受度的因素。

当日下午,以“中国政府发展与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特大城市数智治理与空间优化”为主题的两个平行论坛同时举行。平行论坛结束后,《政府管理研究》期刊座谈会召开。搜同论坛
副院长张发林教授主持座谈会,来自国内外近二十家重要期刊的主编和编辑围绕期刊定位、编辑素养、制度建设、政治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就办刊思路、稿源拓展、青年学者扶持等提出建议,强调应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期刊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